果树烂根?80%是这五大原因!

2022-06-29 09:59

1、长期化肥当家,果树首当其害。长期施用二铵、尿素、硫酸钾、复合肥、复混肥等化学肥料,破坏了土壤,给果树造成很多灾难性的问题。


一是长期使用化肥,土壤中有机质严重匮乏,不少果园有机质下降到0.6%以下,有益生物菌失去生存环境,有害病菌繁衍成灾,根系受真菌的侵害,造成烂根死树。


二是因土壤中有机质严重匮乏,造成土壤板结,通气性不良,影响根系健壮生长。


三是长期化肥当家,造成土壤严重酸化,特别是砂石山地区锰中毒现象日趋严重。


四是长期氮肥过量,造成枝条徒长,大小年结果严重,树势虚旺而不壮,腐烂病严重。五是长期重视大量元素,忽视中微量养分施用,土壤中中微量元素严重枯竭,生理病害严重,果品品质下降。


2、大量施用未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,造成烂根死树。大量未经发酵腐熟的人、畜、禽粪直接施入果园土壤中,其携带的大量病菌、害虫、盐分等,都会对根系造成严重损伤,重者会造成烂根死树。为了省工、省力,采用穴施、沟施,挖沟(穴)少而小,把肥料填满穴、沟覆土,烧死根也是普遍现象。 苹果的根系,主要分布层在地表下20-80厘米范围内,集中分布层在地表下40厘米左右。果农为省工省力,挖沟施肥越来越浅,甚者将化肥撒在地面浇水或等待下雨。根随肥走,年复一年把果树的根系引向地表,既不抗旱,又不耐涝,更不利于肥分的吸收利用。根系趋地表的严重后果是,果树的抗逆性变差,遇旱、涝、冻,就容易造成死枝、死树。



3、长期放弃土壤管理,加剧了土壤板结。果园长期不予整刨,春、夏灭草全部依靠灭草剂,只灭了杂草,而不能疏通土壤的通气性。致使活土层长期处于严重板结状态,而且把果树的根系引向地表层,既不抗旱,又不耐涝。雨后造成土壤通气不良,根系窒息而大量落叶。



4、树体贮存营养严重不足,是造成腐烂病成灾的主要原因。正常加强管理的果园户,喷药保叶,夏季追肥,秋施基肥,一切管理到位,保持了树体贮存营养充足,冬、春腐烂病很少,座果率很高,幼果膨大很快,新梢粗壮,叶片厚大,黢黑发亮。放弃管理的果园户,夏季不追肥,秋季不施基肥,树体营养严重亏缺,造成腐烂病泛滥成灾,很多果树被刨掉。幸存的一部分果树,开花满树干缩在树上,座住的小苹果寥寥无几,叶片黄色,小如洋槐叶。由此可见,秋施基肥,树体冬季贮存营养充足,既是保持树体健壮,抵御腐烂病侵染的关键,也是保证下一年果品高产优质的基础。因此,很多专家呼吁:秋施基肥是“金”,冬施基肥是“银”,春施基肥是“破铜烂铁”。



5、排水设施遭堵塞,排水不畅呈内涝。长期的多雨高温季节,果树根系因施肥不合理,已经严重损伤并长期浸泡在水中,失去吸收功能,加之长期高温蒸发,成为落叶、落果、果树死亡的重要原因。


方案要求,到2020年,果菜茶优势产区化肥用量减少20% 以上,果菜茶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(园区)化肥用量减少50% 以上。


统计显示,我国苹果种植面积约有3000多万亩、茶园面积4316万亩、柑橘面积 3000多万亩,设施蔬菜达5700余万亩。方案提到的作物的种植区域基本是优势产区,传统上化肥使用量大、需求旺盛。


如若行动目标按计划实现,将对上述作物产区的化肥销量带来极大冲击,化肥企业在该地区的市场占据率或将急剧下滑,有机肥企业将备受青睐,迎头赶上。


核心产区化肥用量减少50%以上


《方案》的行动目标如下:


一是化肥用量明显减少。到2020年,果菜茶优势产区化肥用量减少20% 以上,果菜茶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(园区)化肥用量减少50% 以上。



二是产品品质明显提高。到 2020年,在果菜茶优势产区加快推进“三品一标”认证,创建一批地方特色突出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,推动品质指标大幅提高,100% 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业标准。



三是土壤质量明显提升。到 2020年,优势产区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.2% 或提高0.3个百分点以上,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.2% 或提高0.2个百分点以上,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稳定在2% 以上。果园、茶园、菜地土壤贫瘠化、酸化、次生盐渍化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。